欢迎光临伊莎莉卡烘焙网

行业拐点,烘焙品牌如何破局?[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3 15:37 | 收藏本帖
5476 24

 2008年, 85度C在台湾市场一举超过星巴克。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85度C便以300多家店,卖出超过1亿杯咖啡的战绩,把在台湾市场打拼8年的星巴克远远地甩在了后头;

  2009年,成立不到一年时间的喜来公社就拿到了智基创投的风险投资,短短一年时间里就在上海“跑”出了9家店;

  2009年,与知名营销策划机构金汇通合作的武汉仟吉销售额突破2亿元,一举成为
烘焙行业的强势品牌。通过与金汇通合作,仟吉西饼从无到有,门店总数从当初的1家到现在的40多家的直营连锁专卖,在代表武汉风尚的新天地,成为唯一入驻的烘焙品牌。

  ……

  近年来,烘焙行业可谓是风生水起。高速发展的烘焙产业已经到了竞争升级与品牌变革的临界点,即将经历着品牌变革的大浪潮。

  对于众多中国烘焙品牌而言,在行业发生深刻变革之际,如何顺势而为,成功破局?金汇通·仟吉品牌策划的成功案例又给以行业品牌什么样的借鉴与启示?

  □ 行业审视:零散型市场、低层次竞争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跟风港式
面包起步,到九十年代大批台资烘焙厂商涌入,再到近几年来国内烘焙企业初具实力,中国烘焙业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今天,我们审视烘焙行业的发展,会发现年轻的中国烘焙业成长轨迹分化成了两个有着鲜明对比的发展线条,呈现出两大明显特征。

  1、特征之一:零散型市场

  伴随市场经济的崛起以及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烘焙产品从上世纪80年代传进中国市场以来一直蓬勃发展。

  据权威调查显示,近几年我国烘焙业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8年已经达到718亿的产业规模。据相关机构预计,2013年烘焙行业将会达到1300亿元人民币的产业规模。专家甚至预测未来30年烘焙市场仍将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二三级城市的烘焙市场容量的增长速度可接近30%。

  烘焙行业迸发出了勃勃生机,巨大市场
蛋糕吸引了众多的蚕食者。

  近年来,虽然烘焙连锁企业的品牌化、规模化的优势已经有所建立,仍多局限于区域市场。真正实现品牌化连锁的本土烘焙企业屈指可数。
好利来上海克莉丝汀的年销售额虽在20亿元左右,但好利来在华南市场上缺失,克莉斯汀则在北方难觅踪迹,烘焙行业直到目前为止,始终还没有出现在全国市场占有绝对优势的全国性领军品牌。

  目前我国烘焙市场大部份额都被一些杂牌军蚕食,在中国有年销售额700多亿的烘焙市场,但作为龙头老大的一些烘焙品牌,他们的销售量与巨大的市场容量相比也是毫不足道。

  这充分反映出:目前中国的烘焙行业呈现出典型的零散性产业特征,有许多企业在进行竞争,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2、特征之二:低层次竞争

  烘焙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容量及发展前景,同时由于入行门槛较低,大大小小“前店后厂”的
面包房在中国市场遍地开花,遍布大街小巷,越来越多的品牌杀入市场。

  市场被众多中小品牌瓜分,不同层次品牌在分割不同的市场。而品牌相互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产品竞争、渠道竞争、价格等层面,真正靠品牌拉动销售的很少,致使烘焙市场还停留在一个初级、低层次竞争时代。

  或血腥或华丽,或惊喜或迷失,经历了市场竞争的企业收获的心情各不相同。然而市场发展到现在,当价格战、概念战等各种战役的硝烟散尽,众多企业却收获了共同的心情:虽然自身在经受各种战役后已是伤痕累累,但消费者却似乎不买账。

  这预示着什么呢?在低层次竞争手段失灵,在行业日趋成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烘焙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 行业拐点:竞争升级与品牌变革

  一个行业的发展,必须经历拐点考验。中国烘焙业作为一个年轻产业,一直以来,发展线条是一路昂扬向上,没有像样的回调,盘整是必然的。中国烘焙产业已经到了竞争升级与品牌变革的临界点。

  行业在升级与变革中不断成熟,竞争升级与品牌变革,将成为未来中国烘焙市场的大势所趋。

  1、从低层次竞争升级到品牌竞争

  如前文所提及,中国烘焙市场的竞争长期停留在低层次竞争层面。品牌意识淡薄,品牌运作的缺失是当前中国烘焙业所存在的普遍问题。很多企业对品牌的认识只停留在设计、注册一个商标,或者为产品寻找一套漂亮的包装,认为这就是品牌。

  品牌是消费者的信赖、忠诚、满意、价值等无形资产,是品牌拥有者对产品质量与服务的承诺与信誉。对品牌的“无知”导致本土烘焙企业发展滞后,利润空间狭小,消费者流失等种种问题。

  市场的竞争最终是品牌的竞争。随着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品牌意识也将越来越强,对于烘焙企业而言,只有从根本上塑造品牌,打造强势品牌力,才能形成市场终极竞争力,85度C、喜来公社、仟吉的成功莫不如此。

  2、系统化营销才具杀伤力

  当前,本土烘焙企业大都还停留在“感性营销”阶段。有的企业甚至连产品定位、目标消费群体等最基本的要素也忽略了,营销运作只是进行一些节日性促销或折扣等,营销手段非常单一。

  单一营销运作所形成的痼疾就是企业忽视了营销系统化,市场、渠道、终端网络都十分脆弱。而随着烘焙市场的逐步成熟,消费者的理性,加之国外品牌所带来的先进营销理念,这种简单的营销运作模式将会在市场竞争中彻底改变。中国烘焙市场竞争对抗考验的将是企业在品牌、产品、渠道、终端等各方面的系统化作战能力,只有系统化营销才能赢得市场与效益。

  □ 品牌破局:把握“拐点期”市场机会

  烘焙行业发展的“拐点期”是大趋势,行业走向竞争升级与品牌变革,而这个过程将会伴随残酷的洗牌。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就是拐点来临,大限已至。品牌力匮乏、低附加值的企业生存将会越来越艰难,将被边缘化,直至退出市场中心舞台。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拐点期同时伴随着新机遇,也会有企业把拐点作为新的起点,迅速腾飞。

  对于中国烘焙品牌的芸芸众生而言,在行业发生深刻变革之际,如何将拐点变成新的起点,成功破局?

  1、大盘取势:把握零散型市场特征

  谋大势者才能大成。

  烘焙市场需求必将伴随经济水平增长而持久存在,也就决定了烘焙企业存在很大的生存空间。这是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零散型市场意味着人人都有市场机会。烘焙市场消费需求的多样化,让人人都有成为某一细分品类甚至是行业领军品牌的可能。

  因此,企业必须站在整个行业的高度来审视自身,结合自身资源在当前竞争格局中做出有效战略决策,并围绕战略决策来确立自己产品定位、市场定位、目标消费群定位、品牌定位,灵活运用资本运作手段及经营方式,审时度势,及时出击。

  2、破局精道:将品牌打造进行到底

  对于烘焙企业而言,只有从根本上塑造品牌,打造强势品牌力,才能形成市场终极竞争力。因此,持续打造品牌力是烘焙企业必须要坚持的第一要务,也是在行业拐点期破局成功之道,如武汉仟吉西饼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仟吉西饼是仟吉食品有限公司的一个连锁品牌,成立于2005年,以生产高档喜庆艺术蛋糕、现烤面包为主要经营项目。

  成立之初,仟吉就不惜重金聘请专业营销策划机构——上海金汇通品牌策划机构作为“智囊团”,助力仟吉实现品牌腾飞。作为国内知名营销策划机构,金汇通是最早介入中国烘焙行业的智力公司之一,在烘焙行业具有十分丰富的品牌营销实战策划经验,创造了很多经典案例:仟吉、克莉斯汀、
安德鲁森、复茂、可颂坊、桂香村、杏花楼、爱达乐、巴黎贝甜……

  仟吉通过五年时间的快速崛起,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原始资本积累。金汇通作为第三方外脑,一直伴随仟吉共同成长,重点是从品牌、渠道、产品以及传播推广等层面对品牌进行系统化规划及提升。通过消费者研究、品牌形象塑造、品牌文化挖掘、产品包装及推广、门店形象打造、渠道资源整合等立体化运作,打造出个性化的“仟吉”,并通过持续性的传播推广累积品牌价值。

  2009年,仟吉的销售额突破2亿元,在武汉的品牌影响力超越
元祖,成为烘焙行业领导者。通过与金汇通五年时间的合作,仟吉西饼从无到有,门店总数从当初的1家到现在的40多家的直营连锁专卖,在代表武汉风尚的武汉新天地,成为唯一入驻的烘焙品牌。

  业内资深人士指出,仟吉联手金汇通合力打造品牌,无疑给行业以示范效应,对于众多烘焙企而言,如何改变“感性营销”的思维,真正进行系统化的品牌及营销运作,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行业变革的拐点期,我们希望更多的烘焙品牌通过切实的品牌打造及系统的营销经营方式,走向烘焙市场这个大舞台的中心,变拐点为起点,迅速获得品牌的腾飞。(摘自:焙烤商务)

[ 本帖最后由 于 2025-04-20 23:55 编辑 ]社区服务, 会员, 功能
举报
分享到:
  • 学习了,         
  • 先顶一下,再细细看
  • 谢谢分享!
  • 学习知识顶一个
  •  «上一页   1   2   …  3   下一页»   共24条/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