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理人-商业报道消息:近年来,德国有一对名叫卡尔·阿尔布莱希特和特奥·阿尔布莱希特的兄弟,在欧洲富豪排行榜上连续“中的”。而且在过去十多年中,兄弟俩在美国《福布斯》富人榜上的排名亦不断上升。
<P> 其实,这对掌管着“穷人店”——阿尔迪连锁超市的阿尔布莱希特兄弟,可以称得上是德国首富。 <BR> <BR> 只不过他们极少在媒体和公众露面,使一般人甚难了解巨额财富在其心中的意义。</P>
<P><STRONG>发家“穷人店”</STRONG></P>
<P> 阿尔布莱希特兄弟出生在德国一个普通矿工家庭。当时父亲在一家面包店打工,母亲则在家乡艾森的矿工居住区开有一家面积35平方米的小食品店,家庭收入低微。</P>
<P> 中学毕业后,兄弟俩决心改变家境,各自进入他人的食品店做学徒。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了他们刚开始的职业生涯:特奥·阿尔布莱希特作为预备役军人前往非洲,卡尔则作为正规军人被派往东线战场。1946年二战结束,兄弟俩回乡开了家食品商店。当然,首批顾客是那些囊中羞涩而困于温饱的本国消费者。于是,他们把黄油以当时市场上的最低价出售,十分好销。分店很快开到了顾客众多的大型超市附近。兄弟俩干脆放弃经营新鲜食品,主营那些短期内不易变质和容易存放的食品。这种廉价折扣店的点子很快就被证明是成功的,连锁店雨后春笋般地在鲁尔工业区出现。到上世纪50年代末,连锁超市已超过300家,年营业额也在短期内超过了1亿马克。</P>
<P> 1962年,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阿尔迪超市在多特蒙德开张,店名Aldi由姓氏阿尔布莱希特(Albrecht)和廉价(Discount)的前面两个字母组合成。与其他商店相比,阿尔迪连锁店最大的特色就是便宜,即使折合成人民币 ,相对当今中国人的收入水平来说,大部分商品的价格也很低。该店常年销售的几种日常消费品价格折合成人民币,譬如1公斤面粉1.8元,1升盒装纯苹果汁3.5元,1公升盒装牛奶3元。而德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现在,阿尔迪已开到德国以外包括美国在内的12个国家,共有6000多家分店,并以每周至少新开1家分店的速度迅速膨胀。</P>
<P> 难怪《福布斯》也曾感叹,如果阿氏兄弟不是均已年过8旬,说不定再过几年,就会超过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P><BR>
-
<STRONG>便宜有好货</STRONG><P> 便宜虽然是阿尔迪的立身之本,但几十年来,阿尔迪能在顾客极为挑剔、竞争近乎惨烈的欧美国家快速扩张,赢得了大量顾客,靠的就不仅仅是便宜了。</P><P> 阿尔布莱希特兄弟清楚人们对廉价商品的喜爱中,掺杂着的那份疑惑。为此,阿尔迪在采购商品时,都向供货商提出自己的质量标准,除了公司派自己人进行检测外,聘请第三方检验机构对商品品质进行检测。一旦抽样不合格,商品都会从供应单上毫不客气地撤下来,供货商不仅会失去一个大客户,而且还得付出巨额赔款。对于所购商品,只要顾客对其不满意,无需陈述任何理由,阿尔迪都会给予退款。由于阿尔迪需求量大而且稳定,一旦被选作其指定供货商,厂家的日子必定好过。供货商圈内流传着这样的话:争夺阿尔迪的长期供货合同,如同争取德国足球甲级联赛资格般艰难,被阿尔迪抛弃比被人背叛还惨。</P><P> 此外,有别于世界上许多知名的大型超市,阿尔迪连锁超市严格控制商品品种的数量。目前,南阿尔迪连锁超市所供应的商品品种局限于600种以内,北阿尔迪连锁超市的商品品种则不超过750种。这个有趣做法的由来是这样的:在1950年公司刚起步时,供货单上只能提供为数不多的商品,就当时的条件而言,一切从简才能保证下一步的发展。</P><P> 阿尔布莱希特兄弟本打算逐步丰富商品种类,但后来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们发现供应品种少,反而使得零售额上升。并且与同类的食品连锁店相比,这样做的经营成本要低得多。</P><P> 回溯2002年,德国和西方经济普遍不景气,但阿尔迪这个面向穷人的连锁超市日子却格外好过。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社会的经济状况越糟糕,人们口袋里的钱就越少;而口袋里的钱越少,人们就越需要物美价廉的商品。在阿尔布莱希特的母亲那里,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人们的日子越难过,我们的日子就越好过。”如今已到晚年的兄弟俩经常想起的,也许就是母亲的这句名言。</P>
-
<P>但阿尔迪这个面向穷人的连锁超市日子却格外好过。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社会的经济状况越糟糕,人们口袋里的钱就越少;而口袋里的钱越少,人们就越需要物美价廉的商品。在阿尔布莱希特的母亲那里,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人们的日子越难过,我们的日子就越好过。”如今已到晚年的兄弟俩经常想起的,也许就是母亲的这句名言。</P><P>哈哈``````所言既是`如果在那里上班的工作人员估计工资比较低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