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日本农水省发表了2003年大米收成预测调查。由于6月下旬日本全国持续低温,日照不足,水稻生长迟缓,8月下旬再度出现全国性低温和日照不足,日本大米主产地北海道和岩手、青森、宫城东北三县的收成“极其不佳”,福岛、三重等产地也是“欠佳”。日本主流媒体称,日本遭遇10年来最严重的大米歉收,并导致新米价格急剧上涨。向市场紧急投放了3.8万吨库存大米为保障大米的稳定供应,避免抢购、囤积、哄抬价格等事件的发生,日前农水省专门成立了“大米稳定供给联络会”,并于9月初紧急向市场投放了3.8万吨库存大米。
大米是日本人最主要的主食,年需求量约为870万吨。大米不同于其他农产品,是日本政府在农业政策和世 界贸易组织(WTO)等多边谈判中“严防死守”的商品。日本政府对大米的生产、流通渠道、价格等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每年国家对大米的供需进行预测,制定生产计划、储备和进口方针。生产大米的农协等团体组织制定生
产计划后,经国家确认后方可实施。经营自主米的商家需到政府部门登记并接受农药残留检查。政府对过剩米的处理提供无息贷款。
根据WTO农业协定规定的“最低进口义务”要求,日本自1995年起开始进口大米,1999年4月起对大米进口实行关税制。为保护国内稻米种植业,限制进口大米的数量,日本大米的关税高达490%,2000年以后每公斤进口大米约加341日元。中国大米进入日本仍要跨越多个门槛,1993年日本遭遇“冷夏”后,紧急向中国求援。1994年,中国对日出口大米104万吨。近年来,中国政府和企业不断加强与日本农水省和检疫部门的交流与沟通,要求按照WTO公平竞争的原则,更多地参与日本进口大米招标竞争。2001、2002年中国大米对日出口连续占日本公开招标进口数量的65%左右。我国东北粳米(短粒米)口感和外观接近日本国产大米。近来,我国大米加快品种改良,更新力口工设备,粳米质量得到长足改善,加上价格优势,深受日本消费者喜爱。南方粳米对日出口量也逐年上升。疯牛病发生后,日本全社会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日本政府加强了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管理。今年5月,日本出台了《食品卫生法》修正案,并对农药管理制度进行改革,计划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到2006年将检查农药残留标准的项目由229种提高到700种。日本农水省强调,日本消费者对产品品质要求高,媒体对中国产蔬菜农残的报道导致消费者对外国产大米的安全性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