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清晨,随着一声汽笛,克莉丝汀的首批7万个冷冻面团装在冷藏集装箱内,从外高桥码头启程东渡扶桑。三天后,这些面团就将进入日本的超市、便利店和西点铺,通过简单的解冻发酵、烤制,对西点要求最为挑剔的日本人将首次吃上中国制造的“梅笼面包”。记者了解到,为了做这个“梅笼面包”,克莉丝汀花费了整整600万元。
日本市场对进口食品的要求苛刻,全球闻名。中国出口到日本的食品,从大蒜、菠菜、香菇、紫菜到各种肉类食品,都曾经历被拒之门外的尴尬,对面包、西点的要求也就更高。记者了解到,“梅笼面包”皮脆肉软,是最受日本消费者欢迎的面包品种,已畅销30年,但近年来由于人工成本的上升,日本食品企业使用自动机械设备制造“梅笼面包”,口感已大不如前。日本商人一边在中国物色制造商,一边提出各项要求:面包粉要找到原产地,油脂中不能添加抗氧化剂,全手工制作,口味要与日本本土的“梅笼面包”一样。此外,由于“梅笼面包”必须发酵后现烤,才能保留酸甜香的风味。日本商人还要求在面团中添加新鲜酵母后立刻冷冻装船,这又对中国制造商的设备、卫生状况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
记者了解到,日本食品企业山宏实业株式会社仅在上海就曾找过5家食品制造商,其中4家都认为“投入、产出无法成正比”,纷纷退却,只有克莉丝汀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不久前,“梅笼面包”样品送到日本,被认为是同类产品中口感最好的。而克莉丝汀为此付出的代价也不菲,除了花费600万元更新厂房、设备外,仅调整配方就花了一年时间。但克莉丝汀的经营者却说:值!一个“梅笼面包”不但打开了日本西点市场,更引入了国际化的食品制造标准和理念。
克莉丝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开始他们只打算辟出一个车间按照日方标准生产外销产品。但日本商人反对,日商的理由是:一个企业就像一家人,如果家里人的生活习惯不一致,好的习惯就会被坏的习惯所影响。逼上梁山,克莉丝汀只好整体转型。现在,在外高桥保税区的克莉丝汀新厂房内,所有的卫生标准都是按照日方的要求设计的,连操作工人的工作服也是根据国际标准定做的。此外,克莉丝汀产品的所有原料都配上了“出生履历”,工人从戴口罩、穿工作服到上厕所都有严格规范。
巨大的代价,换来巨大的收获。克莉丝汀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前期的巨大投入,为后期产品开发打通了瓶颈,现在开发一个外销产品只需10天~20天。记者了解到,日方已经和克莉丝汀签下了每月80万个面团、300万个西点的出口订单,7月底第一批出口日本的西点也将从外高桥起航东渡。 (解放日报 陶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