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伊莎莉卡烘焙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 烘焙圈 » 开店交流圈

当星巴克遭遇经济危机[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05-24 13:12 | 收藏本帖
2004 0





  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当然不仅仅是裁员、降薪、财富缩水这些经济上直观的反映,经济危机对整个时尚结、对大牌、对奢侈品的影响。
  今天,我们从咖啡这个小小的、却代表着品位与格调的单品入手,探讨它与经济危机的关系,以及在危机下我们生活方式的种种改变。
  咖啡反映经济危机:星巴克咖啡店越多的国家和城市,在金融海啸中受的冲击越大
  最新的经济指标显示:星巴克咖啡店越多的国家和城市,在金融海啸中受的冲击越大。不管是巧合还是可以成为衡量经济的新指标,在这次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中,星巴克的“小人鱼”出现越多的国家和城市,受金融危机危害的程度越高。
  以美国为例,星巴克在过去几年伴随美国楼市荣景而大肆扩张,光在纽约曼哈顿就开了200家分店。星巴克的咖啡因成为了华尔街金童子们大玩金钱游戏的刺激动能,美国各大投资银行总部的一楼毫无例外都有星巴克的进驻。与此同时,全美各地城市郊区乃至城乡,也不难看到星巴克的身影。然而,星巴克的分店数在2006年春天创下新高后,随之如美国楼市一样反转崩跌了。
  和美国情况相似的还有这次在金融危机中受波及比较严重的几个国家,譬如英国,其星巴克分店达到689店,光是伦敦便有256家,法国首都巴黎也有35家分店;另外,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有“亚洲冰岛”之称的韩国也有253家星巴克分店。
  根据“星巴克分店指数”理论的推断,星巴克分店进驻比较少的国家在金融风暴中受到的影响比较小。事实也是如此,仅在埃及有三家星巴克的非洲,在这次的经济危机中受伤轻微;同样,中南美洲的影响也还好,巴西全国仅有14家。星巴克连一家都没有的意大利至今未传出银行纾困或倒闭,也许你会认为咖啡传统国意大利不屑于星巴克这样的快速咖啡店的出现。而同样没有星巴克的北欧国家瑞典、芬兰和挪威,目前看来似乎也可逃过一劫。
  当然,“星巴克分店指数”理论也有例外,南美洲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有27家星巴克,但此次受牵连程度甚微,反观全国仅有六家星巴克的俄罗斯,却受伤惨重。不管这种“星巴克分店指数”是否能跟经济危机扯上关系,但在判断金融风暴时也可以作为一个谈资。
###NextPage###

        受灾严重
  美国 开店数量:11126家星巴克分店
  受经济危机影响:今年的8月,美国失业率达到6.1%,创四年半以来最高;美国的企业主八个月以来连续裁减员工,8月减少了8.4万个劳动岗位。
  英国 开店数量:689家星巴克分店
  受经济危机影响:今年第三季度失业率跳升至5.7%,创八年来失业率新高,也是1991年以来失业率增幅最大的一季。苏格兰皇家银行经济学家罗斯沃克预测,2010年第一季度的失业率将可能达到7.9%的峰值。许多专家都预测英国将步入其15年来的首次衰退。
  韩国 开店数量:254家分店
  受经济危机影响:近年来,韩国的外债急剧增加,已高达4000亿美元,短期外债的规模已经接近1800亿美元,与此同时,韩国的外汇储备却只有2400亿美元。
  迪拜 开店数量:48家分店
  受经济危机影响:目前迪拜的外债规模已达该国国民生产净值的60%,成为波斯湾小国中借贷最多的国家。

  幸免者
  意大利 无星巴克店面
  受经济危机影响:意大利10月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由9月的102.8降至102.2,这一指数在今年7月曾创下15年最低水平,但是相比英国、法国等国,银行意大利官方表示银行贷款在持续增长且银行体系稳定。
  瑞士 无星巴克店面
  受经济危机影响:瑞士洛桑大学Crea学院预计瑞士经济将在2009年第一季陷入衰退,明年全年将萎缩0.6%,为1991年以来的最差表现。然而相比经济受重创的国家,瑞士所受到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大。

  “反常”者
  智利 开店数量:首都圣地亚哥有27家分店
  受经济危机影响:今年1月至10月间,拉美百强企业的金融资产缩水42.5%,损失高达6630亿美元。虽然智利的企业也蒙受巨额损失,但是相比巴西等拉美国家,智利已是经济危机中的“幸存者”之一。
  俄罗斯 开店数量:全国只有6家分店
  受经济危机影响:从今年5月至今,俄罗斯股市 的市值已经缩水62%,今年8月初,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爆发冲突,部分外资撤离引起俄罗斯股市下跌,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股市的低迷态势。截至目前,俄股市已经连续十周下挫,跌至2004年12月以来的最低点。

###NextPage###

  经济危机影响咖啡: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终结
  由于人们对未来感到担忧,再加上金融危机,法国咖啡馆生意直线下滑,人们现在都去超市买酒回家喝。
  “现在一个客人也没有。”盖琳说道。她站在灯光昏暗的房间里,零散的节日装饰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台球桌孤零零地摆在一旁。陪伴她的只有一个在玩电子游戏的年轻人。
  “人们对未来感到担忧,再加上金融危机,他们就更加恐慌了。”她边说着眼圈就红了,“人们现在都去超市买酒回家喝。”
  以前忙得不可开交,现在闲得发慌
  几乎所有的法国咖啡馆都遭遇了盖琳这样的窘境。由于人们消费观念和习惯的改变,再加上恶劣的经济环境,传统的咖啡馆和酒吧饱受重创,有些甚至关门大吉。法国咖啡馆、啤酒店及舞厅联合会(National Federation of Cafes, Brasseries and Discotheques)的主席贝尔纳加迪耶(Bernard Quartier)说,1960年时法国共有20万家咖啡馆,而现在只剩下不到41500家了,而且平均每天有两家咖啡馆关门。
  据一家大型信用保险公司Euler Hermes SFAC 的调查,2008年上半年申请破产的咖啡馆数量比去年同期上升了56%。今年下半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消费者信心急剧下跌以及信贷紧缩导致了法国国内经济加速下滑,但究竟有多少咖啡馆停业迄今还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
  但有一点毫无疑问:生意变糟糕了,而且每况愈下。法国人不但花钱少了、喝酒少了,也不再花时间在咖啡馆里与朋友聊天辩论。而且在今年元旦,费尽周折之后,法国政府终于把禁烟令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了酒吧、咖啡馆和餐厅。
  在过去,顾客会走进一家咖啡馆,喝一杯咖啡,抽一根烟,然后再来一杯咖啡,但现在他们得出去抽烟,常常一出门就不回来了。57岁的餐厅老板热拉尔雷诺(Gérard Renaud)说,他店内的生意下滑了30%。“现在人们都不来吃饭了。他们只进来喝杯咖啡或是开胃酒,然后就埋单走人。以前我们忙得不可开交,现在却闲得发慌,真是令人沮丧。”
  盖琳女士打算把咖啡馆卖了,但在这个居民只有约3000人、游人如织的旖旎小镇上,几乎没人有兴趣接手。让路易昂贝尔(Jean-Louis Humbert)是法国咖啡馆、啤酒店及舞厅联合会的地区主管,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了盖琳女士的困境。“她的咖啡馆算是完了,”他说,“没人会买的。银行也不会再贷款给她,最后只会停业清盘。”

###NextPage###

  “法国人再也不像真正的法国人那样吃饭、喝酒了”
  57岁的达尼埃尔佩雷(Daniel Perrey)在克里莫鲁瓦地区经营着一家名为“十字架”(Crucifix)的咖啡馆。他将生意的萧条归因于社会的改变,他说:“令人悲伤的是,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终结。我们能感觉到,文化正在发生改变。”
  佩雷先生说:“我们必须保护咖啡馆文化。一个缺少了咖啡馆、学校、药房、面包店和市政厅当中之一的城镇还算得上是城镇吗?咖啡馆是连接乡镇与外部世界的一个舞台。若没有了咖啡馆,人们就失去了社交带来的热闹欢乐,也失去了结交友伴的机会。不少商业合约也是在咖啡馆里谈妥的。”
  今年60岁的贝尔纳皮科莱(Bernard Picolet)在巴黎经营着Aux Amis du Beaujolais饭店。这家位于贝里大街的家族饭店可以追溯到1921年。“法国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变了,”他说道,“法国人再也不像真正的法国人那样吃饭、喝酒了。他们的吃喝方式越来越盎格鲁—撒克逊化,”越来越像英国人和美国人了。“他们吃得更少了,在吃方面花的时间也更少了。”皮科莱先生说。
  现在人们随便抓一个三明治当午饭,边走边吃或是坐在办公桌前吃。他们排队买袋装浓缩咖啡回家自己泡着喝,或者就在办公室喝公家的咖啡。
  在克里莫鲁瓦的“十字架”咖啡馆,佩雷先生的妻子纳塔莉负责管理厨房事务,她每天工作长达14小时。“我妻子热爱她的工作,她热爱厨房。”佩雷先生说。
  但其实今年37岁的佩雷夫人觉得自己被困住了。“刚开始时,危机是逐步演进的,但现在危机加速得太快了,”她说,“我担心它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她说,他们曾考虑过要把店卖了,但现在不大可能了。“银行不愿借钱给我们,要是我们关门的话,我们也不能从政府得到任何经济援助。”佩雷夫人说,“那样一来,我们就失业在家了。所以说,我们是进退两难。”
  在巴黎,皮科莱先生坦率地说:“咖啡酒馆?玩完了。20年前,人们早上上班前总会去咖啡馆喝杯咖啡,抽根烟。如今,这一切都结束了。现在的年轻人白天都不喝酒,但是一喝酒就喝得酩酊大醉。由于禁烟令的实施,过去执着于美食美酒的法国人,现在都成了买外带食物、外带纸杯装咖啡的快餐族群了。大家都改成了在家吸烟、喝酒了。”

###NextPage###

  中国与星巴克:咖啡与生活方式紧密相连
  在以上分析中,都没有提到中国。但是以北京为例,星巴克的店较前些年已经多了好多家了。根据“星巴克分店指数”理论的推断,如果是“正常”的话,这次经济危机对中国应该影响是相当有才对。除非是属于“反常”。
  就设计的角度来看,星巴克到了中国,相当成分是体验经济的例子。到了经济不好的光景,体验经济注定是整体经济的尾影。星巴克对于中国大部分人来说,应该是比较贵的。(环境是快餐性的,价格比装修好的本土咖啡馆却高。)大家都捏紧了荷包,体验感这东西也不是说不能缺席一阵。
  一个字:贵!美国的星巴克很多人都是快餐一般带走。到了中国,很多人变成了,30多元还不能享受下其本来不咋的的环境,岂不划算,只好消磨下时光罗。不过,在中国,星巴克盛行的原因很可能不是如同国外那样。葛洛斯解释自己所创的“星巴克分店指数”时说,金融从业人员通常需要熬夜处理各种交易,因此,许多星巴克店“应运而生”,通常设在投资银行附近。他说,此外星巴克认为,地产开发商在开发新的楼盘时,有意购房者自会源源而至;如果上门点餐的客人越多,候餐的时间越长,在附近开设另一家星巴克分店的几率就越大。
  但在中国,星巴克早已与一种高雅的、有格调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了一起。“精装星巴克装13指南”听说已经升级到了3.0版。精装指南津津有味地指点:《Economist》和苹果笔记本电脑之类已经成为入门级的道具,要真正体现装13的精髓的话,咖啡一定是要点现煮的,切记的细节是咖啡杯绝不能用店里的,最好自带一个Hermes的,递给收银小姐特客气地说:“麻烦您用这个杯子装咖啡,别的杯子我喝不惯。” 那些喜欢“装”的人相信“优雅”和“品质”都需要依赖于相当的消费能力,可是他们实际上又并不能把那样的消费方式当成一桩自然而然的事,所以才会过度诠释,刻意追求并利用商品或消费方式的附加值,即产生自己优越于他人的身份幻觉。
  因此,在中国这样特殊的环境下,危机与咖啡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它应该与葛洛斯的“星巴克分店指数”相联系吗?它们在中国的开设也许与周围的经济环境都无关,而仅仅是一种对都市人群特殊身诉求的满足。类似的店当然包括哈根达斯。
                                      

[ 本帖最后由 于 2024-11-06 00:37 编辑 ]社区服务, 会员, 功能
举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