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奶油引发争议,让人感到很突然。吃了几十年的东西,有些商家甚至一直当“优点”来宣传的,突然就成了和滴滴涕一样的毒物,含氢化油了、含反式脂肪酸了,这实在让人接受不了。但看质疑者的身份,有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有政协委员,消费者心里就不得不含糊,难道自己吃的糕点什么的真是毒药吗?
和其他争论的规律一样,在一个重磅观点被抛出,引起巨大反响之后,反对的声音就出来了,比如把植物奶油比喻成滴滴涕不恰当、比如中国人摄入的植物奶油等含量较低……说这些话的也是专家,身份响当当。老百姓们就更莫衷一是了。
食品安全问题是大家都关注的,长期以来积累的教训使得老百姓在购买食物时战战兢兢。这次反式脂肪酸的问题被提出来,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吃喝要更小心。但小心起来后才发现,小心是徒劳的。以前的三聚氰胺、苏丹红之类,都存在于特定的某类食品中,这次的反式脂肪酸则无所不在——含有植物奶油、植物黄油、植脂末的饮品、糕点、面包、零食等,防不胜防,要真是全戒了,估计可吃的东西就不多了,估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很大一部分就歇了。
这次争论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语焉不详。无论是哪一派的专家,都举不出实例和数据来说明吃奶油蛋糕或喝咖啡对人有多大伤害。这和360与腾讯之争非常相似,到底也没人能证实相互间的指控有没有根据,只是棒子帽子满天飞,平地惊雷。消费者在那里纠结困惑,专家们只管高举高打。具体该怎么办?过生日还吃不吃蛋糕?喝咖啡还加不加伴侣?什么品牌可信任?什么不能吃?没人给你说法,你自己看着办。
好消息是,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对反式脂肪酸的监控早就开始了,目前正在进行风险监测评估工作,之后再进行标准的修改,反正就是没闲着。不过看起来,要出台新的标准并且实施贯彻,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换句话说,终结争论还得等,消费者心里还得没底下去。
其实想让事情告一段落还有个办法,就是请相关领导专家们出来,当众说说自己吃不吃这些东西。珠江水都能喝了,吃块蛋糕也不是什么难事。最可怕的就是争论一段后没了下文,那大伙还不得提心吊胆,吃个蛋挞都塞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