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03日 16:40凤凰周刊
食品维权从“雪印牛奶事件”开始 “第一牛奶”中毒事件惊醒日本
□文/特约撰稿员江小凝
8年前,一场席卷日本关西地区的牛奶中毒事件爆发,造成1.4万人中毒发病,并最终导致牛奶生产厂家雪印乳业公司的没落。根据“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这起发生于2000年的日本战后最大规模的食品中毒事件被予以多方面解读:管理学者从危机管理的角度研究雪印公司在风险控制方面的失误,食品安全研究学者讨论企业食品安全监管的弊端,而对法律工作者来说,该案例的最大意义莫过于案件引发的日本史上食品安全群体维权第一案。在大陆发生毒牛奶事件的背景下旧事重提,无论对大陆的奶制品企业,还是普通消费者,甚至是国家相关监管部门,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杯牛奶喝坏一个民族”
日本一直宣称“一杯牛奶强盛一个民族”,喝牛奶的习惯在日本根深蒂固。夏天民众也喜好饮用冰镇牛奶消暑。在雪印事件发生前,雪印、明治和森永并称为日本三大牛奶品牌,虽然这几个品牌的牛奶价格比普通牛奶高出近50%,但许多日本人依然对这三个品牌有深厚的品牌忠诚度和依恋。几乎每个日本家庭都是这三个牌子中某一个的拥趸。
但自2000年6月开始,从6月26日到7月10日近半个月时间内,日本关西地区共有1.4万人由于饮用日本雪印乳业公司生产的低脂牛奶而中毒发病,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其中有一名84岁的老太太,在喝牛奶中毒后引发其他的并发症去世。
雪印乳业公司成立于1925年,是日本最大的牛油奶酪生产商,旗下除乳制品外,还生产冷冻食品和酒等。雪印乳制食品公司在全国拥有35家工厂,是一家素来拥有良好声誉的厂家。为什么出现毒牛奶事件呢?经过查证,这起“毒牛奶事件”的起因是生产牛奶的脱脂奶粉受到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而奶粉之所以受到感染,是因为3月31日,雪印公司设在北海道大树町的大树工厂在停电3小时后重新启动生产线时,对其加热器中的牛奶未作废弃处理。正是这批有毒奶粉造成大阪分厂在6月21日至28日期间生产的低脂牛奶等3种乳制品受到污染。
事发后,雪印公司虽然道歉,但迟迟并未向消费者说明原因,公司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也未拟定统一赔偿标准,这极大地激起民愤。抵制雪印奶制品的说法不绝于耳,各地经销商也纷纷对雪印奶制品作下柜处理。雪印乳业公司的社长不得不辞职谢罪。于是,一场本可以消弭的危机被扩大了。
《朝日新闻》发表社论说,雪印乳业公司应当充分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受害范围扩大的一个明显的原因是,产品回收和受害情况的公布太迟。作为大企业,雪印应当抱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显然公司还缺乏“消费者第一”的理念。
维权案例胜者寥寥
缺乏“消费者第一”理念的不仅仅是雪印公司。“雪印牛奶事件”爆发前,日本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并不强烈。这固然是由于日本在食品安全和各项产品质量监管方面有着严格标准,食品和其他商品很少出现大的质量问题,即便出现企业也会有良好的应对机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日本在1990年代中期前消费者权益方面的法规并不完善,个人在与大企业的诉讼中,往往“寡不敌众”落败。
1990年代初期,日本消费者南田村成为日本史上商品责任诉讼第一批诉讼者。由于驾驶一辆6个月的三菱帕杰罗汽车造成他和3个朋友出了交通事故,经专家鉴定原因是汽车缺少一个零件,为此他投诉三菱汽车公司并索赔5万美元。但最后法庭判决他缺乏证据而败诉。
类似的案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后,日本法庭偏袒、保护大企业的做法终于激起民愤,在各方敦促下,日本开始酝酿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1995年,一部专门保护消费者的《制造物责任法》开始正式实施,该法虽然只有短短的6条,却清晰交代了“制造物”的定义、责任范围、赔偿原则和责任期限等。如该法中第一条便规定:“为保护被害者,保障国民生活的安定及国民经济的健全发展,本法规定因产品缺陷而对人的生命、身体及财产造成损害时,制造商等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这部法案出台后,日本类似的诉讼案开始频繁出现。截至2000年底,各大法院受理近100起针对日本制造物的诉讼。但在初级阶段,这些案件的审理情况则不尽如人意。据美国《商业周刊》当年12月份的统计显示,在已经得出结论的37个诉案中,仅有6起诉案是以消费者一方获胜告终。
“毒奶”引发诉讼潮
“雪印牛奶事件”发生后,一些对公司的赔偿金额不满的民众开始打官司起诉雪印乳制品公司,要求索赔。当年7月和8月,雪印乳制品公司开始与消费者进行赔偿谈判,公司不仅同意为每位受害者承担医疗费用,并按人头给予一定数目的赔偿金。在政府的监督下,到7月底,雪印乳业公司依法向受害者支付29亿日元的赔偿费。
第一起个人诉讼也在8月出现。一位大阪地区的妇女向大阪地方法院起诉雪印乳制品公司,原告称饮用雪印后,她被诊断出急性肠炎入院治疗,为此她向公司索赔40万日元。雪印公司在事发后的赔偿谈判中向她提供6万日元,但她称6万日元不足以赔偿自己的损失,断然拒绝了这笔数目,谈判破裂后提起上诉。